歡迎<光>臨 - 海島樂園的盛情邀約

海風穿隙,流動的光帶正以潮汐的節奏,將澎湖灣的波粼裁剪成簾,迎來了註解澎湖開拓史中海洋性格由來的閩式古帆船。乘光破浪,泊岸在光島盛典,盛情迎賓。

在此,音樂、海洋及菊島的符號,轉譯成光影敘事的輪廓,宛如一場發光的澎湖潮汛。引光入島,是為了讓旅人的「光臨」,成為光的本身。

海島歌聲 - 陌生名詞下的生活共鳴

全台第一個傳統聚落保存區的「二崁村」,宛如一個活跳跳的褒歌博物館。古厝牆、紅瓦片上各式閩南朗讀的褒歌,是早期的澎湖,用來抒發心聲、表達情意的載體,一句句都鮮活出時代足跡與海島環境的迷人過往。

褒歌,是不識字的詩作。
想聽比外婆澎湖灣更道地的澎湖民歌,就聽褒歌

味獻 - 風鹽佐味,菊島美味獻映

海風與陽光交織出的「澎湖麵線」,是百年曬場中飄著麵粉雪的美味經典,是時光與職人手工的的味覺記憶。

以風為引,以浪為砧,在時間與鹽分的交纏間,每根懸垂的麵線都是時光積累出的味覺纜繩,與菊島繁盛美味,共舞出道道雋永的菊島味獻。

菊島敘事 - 海光波濤孕育的世外桃源

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玄武岩地質景觀;先人智慧的菜宅、石滬、照海;海洋餽贈的綠蠵龜生態;菊島特有文化的蒙面女郎;以及經典傳唱的外婆澎湖灣……。

都在光影線條勾構中,拼湊出一個個值得細品的菊島敘事,一個「海島樂園」的世外桃源。

虎嶼之瞳 - 凝視時光的島嶼圖騰

取材虎井嶼追日大道的藝術轉譯,被玄武岩簇擁的「巨人之手」,端起北回歸線23.5串聯的全球16個國家,及宛如遺世秘境的澎湖第七大島「虎井嶼」。

化境之外,逗趣療癒的島上懶貓,將帶領旅人感受漁村寧靜與慢活的美好,一起風中追日,歲月靜好。

風翼時約 - 依約前來的浪漫邂逅

當東北季風翻過春夏的海平線,澎湖的天空便成了候鳥的驛站。

在光影成列的巧思下,候鳥風中羽翼的壯闊,隨著潮汐起伏的映襯,在海面、地面,刻畫出乘光飛翔的依約浪漫,完整展翅的優美驚嘆。

這座島嶼是牠們千年不變的驛站,每一次風起,都是重逢的序曲,都是與季節的深情約定,駐足於此,感受風中傳來的鳥鳴著那句:「我來了,一如往昔…」

時代記憶 - 光輝歲月的迎風足跡

四大元宵慶典的「西乞龜」,是澎湖全島的與神有約。「西嶼西砲臺」敘述戰地的痕跡。
望安花宅將「草編」揉合成生活與文化的結合。澎湖先民智慧的「大目船」刻畫出時代走過的足跡。「澎湖生活博物館」縮影了菊島700年生活記憶光影勾構菊島時代的「段落」,讓輝煌依舊的時代記憶,對號入座。

菊島浪客 - 解開島嶼的冒險之心

秋冬澎湖特產的「海風」,卻是逐浪探海的旅人最愛。從遊艇、磯釣、風帆、水岸活動…等,菊島瞬間化為各式冒險玩家的天堂。

結合玄武岩及珊瑚礁砌築的石滬,不僅只是人與海相互依存的先民生活智慧,更宛如海洋上的藝術佳作。

海上的花 - 湛藍海洋中的花園

將澎湖的天人菊與花火節結合,變成海上的一束花,充滿爛漫與歡樂的氛圍,許多人會在此相聚,為了參與美麗的盛會。

藍色光影的點滴成面,簇擁著成群灑落的天人菊叢,彷彿以光影勾勒出被海洋擁抱的澎湖群島,敘述「海上菊島」的綻放及大地美學。

※【海上的花】創作者:吳騏

留聲,留生 - 海螺裡的時光迴聲

象徵時間、記憶或情感儲存的「海螺」,宛如一枚天然的留聲匣,收藏那些被時光磨鈍的聲響,鑄成永不褪色的年輪。

光影間,走進收藏聲音的海螺中,那些被鹽粒醃漬的聲紋便悄然甦醒,沿著耳膜,翻攪出島嶼的脈動。

在「聲音承載回憶」的浪漫投射下,菊島的故事從未句點,只是以另一道浪,溫柔地續寫下一個篇章。

海汐逐光

光影步道